肌少症知识库

预防肌少症的措施有哪些?

2025-09-23 15:41 芯瑞康 阅读

预防肌少症需要从营养摄入、运动锻炼、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干预,以下为具体措施:

一、营养干预:保障肌肉合成原料

1、增加蛋白质摄入

(1)原理: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基础物质,老年人因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需提高蛋白质摄入量。

(2)建议: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体重计算为1.0-1.2g/kg(如60kg老人需60-72g/天),优质蛋白(如乳清蛋白、大豆蛋白)占比应超过50%。

(3)实践:早餐可添加鸡蛋、牛奶;午餐和晚餐增加瘦肉(如鸡肉、鱼肉)、豆制品(如豆腐、豆浆);两餐间可食用坚果或酸奶作为补充。

2、补充维生素D和钙

(1)原理: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,钙是肌肉收缩的重要元素,两者缺乏会加速肌肉流失。

(2)建议: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800-1000IU,可通过晒太阳(每日15-30分钟)或补充剂获取;钙摄入量1000-1200mg/天,优先通过食物(如牛奶、绿叶菜)补充。

(3)注意:长期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,避免过量中毒。

3、控制炎症饮食

(1)原理:慢性炎症会加速肌肉分解,增加肌少症风险。

(2)建议:减少精制糖、饱和脂肪(如动物油脂)和加工食品摄入;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(如深色蔬菜、浆果、坚果)和Omega-3脂肪酸(如深海鱼、亚麻籽)。

二、运动干预:刺激肌肉生长与维持

1、抗阻训练(核心措施)

(1)原理:通过负重或阻力训练刺激肌肉纤维增生,增加肌肉横截面积。

(2)建议:每周2-3次,每次20-30分钟,选择弹力带、哑铃或自重训练(如深蹲、靠墙静蹲)。

(3)示例

弹力带训练:坐姿弹力带划船(锻炼背部肌肉)、弹力带腿外展(锻炼臀部肌肉)。

自重训练:椅子辅助深蹲(双手扶椅背,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)。

2、平衡训练(预防跌倒)

(1)原理: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,增强本体感觉,降低跌倒风险。

(2)建议:每周3-5次,每次10-15分钟,选择太极、单脚站立、平衡垫训练等。

(3)示例

太极:通过缓慢、连贯的动作锻炼全身肌肉协调性。

单脚站立:双手叉腰,单脚站立30秒后换另一侧,逐渐延长站立时间。

3、有氧运动(辅助措施)

(1)原理:提高心肺功能,促进代谢,间接支持肌肉健康。

(2)  建议: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选择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。

(3)    注意: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疲劳或损伤,运动后需充分拉伸。

三、生活方式调整:减少肌肉流失风险

1、避免久坐

(1)原理:长期久坐会导致肌肉萎缩和代谢率下降。

(2)建议: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-10分钟,进行简单的伸展或走动。

(3)实践:在家中设置定时提醒,或使用智能手环监测活动量。

2、戒烟限酒

(1)原理:吸烟会减少肌肉血流量,酒精会干扰蛋白质合成,均加速肌肉流失。

(2)建议:完全戒烟,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g(约1杯啤酒),女性不超过15g。

3、保持充足睡眠

(1)原理: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增加,促进肌肉修复和生长。

(2)建议:每日睡眠时间7-8小时,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。

四、健康管理:定期监测与早期干预

1、定期评估肌肉功能

(1)方法:使用肌少症综合评估系统(如握力测试、步速测试、人体成分分析)或SARC-F问卷(评估肌肉力量、步行能力等)进行自我筛查。

(2)频率:6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评估1次,高风险人群(如慢性病患者、长期卧床者)每半年评估1次。

2、管理慢性疾病

(1)原理:糖尿病、慢性肾病、关节炎等疾病会加速肌肉流失。

(2)建议:严格遵医嘱控制血糖、血压,定期复查肾功能,通过药物和运动管理关节疼痛。

3、谨慎用药

(1)原理:某些药物(如糖皮质激素、抗抑郁药)可能引起肌肉萎缩。

(2)建议: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肌肉功能,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。

电话

136-9316-4058

邮箱

bjxinruikang@163.com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