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少症知识库

消瘦≠健康!警惕“瘦”背后的隐形杀手——肌少症

2025-07-11 14:00 芯瑞康 阅读

“千金难买老来瘦”真的科学吗?许多老年人追求瘦削的身材,甚至刻意减少饮食,认为瘦就是健康的象征。然而,这种观念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——肌少症。  

一、什么是肌少症?
       肌少症(Sarcopenia)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流失疾病,表现为肌肉量减少、肌力下降、身体功能衰退。数据显示,60岁以上老年人中,5%-13%患有肌少症,8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50%。  

二、消瘦与肌少症的关系
     1. 消瘦可能是肌少症的信号 
   许多老年人因刻意节食或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导致体重减轻,但肌肉流失比脂肪更快。  
   研究发现,过度节食减肥的人,约60%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。  

2. BMI低≠健康,肌肉量才是关键
    一些老年人BMI(体重指数)正常甚至偏低,但体脂高、肌肉少,属于“肥胖型肌少症”,同样危险。  
    单纯依靠体重判断健康,可能掩盖肌肉流失问题。  

3. 肌少症的危害远超想象 
   跌倒风险增加:肌肉无力导致平衡能力下降,老年人易骨折甚至丧失自理能力。  
   代谢紊乱:肌肉减少影响血糖调节,增加糖尿病风险。  
   寿命缩短:肌少症与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。  

三、如何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风险? 
     1. 自测方法  
   指环测试:双手拇指食指环绕小腿最粗处,若空隙大,提示肌肉流失。  
   SARC-F量表:评估肌肉力量、行走能力等,≥4分需就医。  

2. 医学检测
   医院可通过人体成分分析(DEXA/BIA)精准测量肌肉量。  

四、如何预防和改善肌少症?
     1. 科学补充蛋白质  
   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应达1.2-1.5g/kg,优选鱼、蛋、奶、豆制品。  
   必要时可补充乳清蛋白或HMB(促进肌肉合成)。  

2. 坚持抗阻运动
   每周至少3次阻抗训练(如举哑铃、弹力带、靠墙蹲)。  
   结合有氧运动(快走、游泳)提升心肺功能。  

3. 中医调理脾胃 
   中医认为“脾主肌肉”,脾胃虚弱会导致肌肉流失,可通过参苓白术散、针灸足三里等调理。  

结  语
消瘦≠健康,肌肉才是生命的“发动机”!尤其是老年人,切勿盲目追求瘦,而应关注肌肉质量。通过合理营养+科学运动+定期监测,才能远离肌少症,拥有强健体魄,享受活力晚年!  

从现在开始,别再让肌肉悄悄“溜走”!

电话

136-9316-4058

邮箱

bjxinruikang@163.com

TOP